#第七节 收回事权“非一日之寒”

应该看到,慈禧收回事权有一个心理演变过程:

9月4日、5日,光绪未经请示就罢免礼部“六堂官”、任命军机四章京,威胁到慈禧的权力基础,让她产生了收回事权的强烈念头。

9月14日,光绪帝到颐和园请安,要求太后同意开懋勤殿,“太后不答,神色异常,(光绪)惧而未敢申说。”(41)

9月18日,收回部分事权后,慈禧仍未想到把事情做绝。

9月21日,慈禧收回光绪的全部事权,但她并没有全盘否定由自己批准而进行的戊戌变法。

9月22日,光绪帝仍然按计划祭祀社稷坛,还勤政殿,“见大人毕,还涵元殿”。当晚前后,袁世凯的“告密”传来,慈禧才怒不可遏,彻底撕破脸皮,开始大肆搜捕、镇压维新人士:23日,谕令捉拿张荫桓、杨锐、刘光第、谭嗣同、林旭等。25日,将康广仁、张荫桓、徐致靖、杨深秀、杨锐、林旭、谭嗣同、刘光第等8人关进刑部大牢;慈禧很可能已掌握光绪与“囚后杀禄”有关证据,所以,她决定废除光绪帝,并下达了为光绪求医的上谕,为废立做舆论准备。26日,谕令派军机大臣会同刑部、都察院对徐致靖、杨深秀等“严刑审讯”,宣布袁昶等主张废除的“詹事府、通政司、大理寺、光禄寺、太仆寺、鸿胪寺等衙门照常办事,毋庸裁并”。27日,谕令“限三日俱奏”。28日,又谕令派刚毅监刑,不经审讯,将康广仁、杨深秀、谭嗣同、林旭、杨锐、刘光第“即行处斩”……。10月4日以后,慈禧开始清洗、处罚大内有关人员。她亲自审讯,以“干预国政”、“串通是非”等罪名,将亲近光绪和珍妃的太监杨瑞珍、杨长文、张得明、戴恩如等4人残酷“杖毙”,活活打死后,“抛入万人坑”。另外10名同情光绪的太监,也分别处以“重责二百板、永远枷号”和“板责一百、枷号二年”的残酷刑罚。

据茅海建考证,直到10月8日,慈禧才将光绪帝正式软禁起来,“以为非废立皇上,逐杀新党,一概归复旧制,不足以安天下之心,不足以存宗社之守”。(42) 并对珍妃施以杖刑,将其打入冷宫,禁锢在中南海的淑清院内。

自9月21日戊戌事变爆发以来,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,慈禧倒行逆施,反攻倒算,将光绪帝变法期间裁撤的机构一一恢复,查封《时务报》,取消官民上书权力,把被撤职的官员一概复职,又撤销农工商总局,科举考试也恢复旧制采用八股文。唯有京师大学堂绝处逢生,意外存活。

庚子事变中,刚毅等人借机消除异己,唆使头脑发昏的慈禧下令将反对攻打洋人的袁昶等五大臣杀害。据依然珞珈网《康圣人的心事》一文披露,事过多年,慈禧回想起来,颇为后悔地说:戊戌年,要不是袁昶的及时告发,老身险些丧命。

过去,史学家在研究戊戌政变的导火索时,未见有什么人提及袁昶。我认为,对袁昶在八月初六言行史料的进一步发掘,很可能就是破解戊戌事变的一把新钥匙。

注释:

⑴(英)苏慧廉:《李提摩太传》(周云路译),基督教辅侨出版社,1957年版,第21页

⑵中国史学会主编:《戊戌变法》第四册,上海人民出版社,1957年版,第241页

⑶施宣圆、吴树杨:《李提摩太与戊戌变法》,《复旦学报》(社科版),1988年,第四期

⑷(英)李提摩太:《亲历晚清四十五年》,天津人民出版社,2005年版,第245页

⑸中国史学会主编:《戊戌变法》第一册,上海人民出版社,1957年版,第420页

⑹苏继祖:《清廷戊戌朝变记》,中国史学会主编:《戊戌变法》第一册,上海人民出版社,1957年版,第341-342页

⑺苏继祖:《清廷戊戌朝变记》,中国史学会主编:《戊戌变法》第一册,上海人民出版社,1957年版,第342页

⑻(英)李提摩太:《亲历晚清四十五年》,天津人民出版社,2005年版,第245页

⑼汤志钧:《戊戌变法人物传稿》(增订本)下编,中华书局,1982年版,第642页

⑽中国史学会主编:《戊戌变法》第一册,上海人民出版社,1957年版,第420页

⑾汤志钧:《戊戌变法人物传稿》,中华书局,1982年版,第141页

⑿《内务府来文·外交》,光绪二十二年至二十八年,441/5-50-1/N/第1715包

⒀中国史学会主编:《戊戌变法》第一册,上海人民出版社,1957年版,第345页

⒁恽毓鼎:《崇陵传信录》,近代史料笔记丛刊《乐斋谩笔、崇陵传信录(外二种)》,中华书局,2007年版

⒂国家档案局明清档案馆编:《戊戌变法档案史料》,中华书局,1958版,第461页

⒃苏继祖:《清廷戊戌朝变记》,中国史学会主编:《戊戌变法》第一册,上海人民出版社,1957年版,第344页

⒄《杂录档》(颐和园),光绪二十四年八月

⒅茅海建:《戊戌变法史事考》,三联书店,2005年版,第101页

⒆《起居注》,转引自秦国经:《戊戌变法与戊戌变法档案》,《历史档案》,1998年,第四期

⒇《起居注》,转引自秦国经:《戊戌变法与戊戌变法档案》,《历史档案》,1998年,第四期

(21)第一历史档案馆:军机处奏片,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五

(22)王芸生:《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》,三联书店,2005年版,第三卷,第236页

(23)陆玉芹论文:《庚子事变中被杀五大臣研究》,2005年4月,第50-53页

(24)转引李剑农《中国近百年政治史》,复旦大学出版社,2002年版,第171页

(25)《内务府来文·礼仪》,光绪二十四年八月至十月,411/5-50-1/N/第323包

(26)《内务府来文·巡幸及行宫》,光绪二十四年六月至十二月

(27)内务府奉宸苑《值宿档》,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五日记

(28)茅海建:《戊戌变法史事考》,三联书店,2005年版,第116页

(29)阅视祝版即审阅礼部起草的祀社稷坛祭文。初七日,皇上将祭社稷坛。社稷是“太社”和“太稷”的合称,社是土地神,稷是五谷神,两者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根基。每年春秋仲月上戊日清晨举行大祭,清皇帝都要祭太社和太稷,为天下祈福。

(30)黄鸿寿:《清史记事本末》卷六十六,上海文明书局,1935年版

(31)丁韪良:《花甲记忆》,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,2004年版,第325页

(32) 国家档案局明清档案馆编:《戊戌变法档案史料》,中华书局,1958版,第170页

(33)《清实录》,中华书局,1987年版,第57册,第598页

(34)《上谕挡》,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六日

(35)苏继祖:《清廷戊戌朝变记》,中国史学会主编:《戊戌变法》第一册,上海人民出版社,1957年版,第346页

(36)袁昶:《蒙恩量移直藩》,《袁忠节公遗诗补刻三卷》,宣统元年用活版本重印

(37)《清史稿·徐用仪传》

(38)茅海建:《戊戌变法史事考》,三联书店,2005年版,第122页

(39)房德龄:《戊戌政变之真相》,《清史研究》,2000年,第二期,第44页

(40)茅海建:《戊戌变法史事考》,三联书店,2005年版,第162页

(41)苏继祖:《清廷戊戌朝变记》,中国史学会主编:《戊戌变法》第一册,上海人民出版社,1957年版,第342页

(42)苏继祖:《清廷戊戌朝变记》,中国史学会主编:《戊戌变法》第一册,上海人民出版社,1957年版,第330页

展开全部内容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