§第二章 快乐女生

我进中学时才十二岁,跳来跳去瘦皮猴似的本来还用不着防范到这类情事,可是我的五姑母却要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谆谆告诫起来了:“裙子放得低一些哪,你不瞧见连膝盖都露出来了吗?……你颈上那条小围巾还不赶快给我拿掉?这样花花绿绿的还有什么穿校服的意义呢?”

——苏青

宁波市鄞州区石碶街道机场路旁,有一所冯家小学,本世纪初,由当地政府斥资四千万元择址新建,建设成为一所风格新颖、环境优美、设施完善、布局合理的新学校,学校秉承了“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”的教学理念,积极打造着“故事小学”。

故事何来?或许,以“冯家”命名,这所学校本身就是故事了。

的确如此,这所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“冯家小学”的学校,乃当地人冯丙然创办于1906年,前身为“敦本小学”,原址位于冯家村金房、玉房之间,1999年后仓小学并入冯家小学后选址再建,但其校名保留,这显然是对学校办学理念和宗旨精神的秉承,也是对冯家人用心教育公益事业的纪念。

这所历史悠久的小学,最初除了金房、玉房、九份头中的孩子、周边冯姓子女可入学外,与金房、玉房有姻亲关系的家族子弟皆可来读,只是书本费自理。而苏青的家其实是在金房和玉房之外的,当然她是可以就读的,也能享受全免费的教育。这就奇怪了,苏青父亲乃金房直系亲属,为什么会住在金房、玉房之外呢?这似乎与常理相悖呀!

其实,这由不得苏青一家选择,冯松雨的出身排行就定位了他们只能居住在金房和玉房之外,因为冯松雨乃冯丙然的四儿子。徐芳敏在《苏青阿姨与冯家》中解释道:“金房建筑群谚语云:‘大小顾墙门(大房和最小的七房在大墙门内第一进),二六后边屯(屯,居也;二、六房第二进),三五两边分(三、五房住两边厢房),轧出四房外边屯。’好像因为一加七、二加六、三加五都等于八,所以大与七、二与六、三与五房建筑两两成双;唯四房无所配对,独立在金房之外、新玉房之旁。”

这家族的规矩真让人纠结。让苏青家直接落单在建筑群中心外,显然,这是中国式的讲究“害的”。中国人讲究阴阳平衡,讲究风水布局,讲究数字吉利,这些诸多的风俗礼俗乡俗等,有时反成为和谐发展的痼疾。但是,冯松雨自然只得接受这样的命运安排,苏青年幼,想是没有认真考究过一家人为什么会住在建筑群僻静的一隅,当然,即使她知道这些也不能影响到她从小活泼跳脱的性格。

这样,祖父建立的这所“敦本小学”就成为了苏青教育的启蒙源地,也成了她的快乐源泉。无拘无束的儿时游艺,性子可以坦率,说话可以率真,做事可以率性,无疑有助于苏青的成长发展,她一直是一个天真的快乐女生。

但在上海弄堂小学的一段时间,苏青是最苦闷的。由于父亲冯松雨对她的希望很高,便不断地要求苏青学钢琴,学语言,学能成为淑女的诸多“艺术特长”。但是,好动的苏青,好说的苏青,总让父母失望透顶,“野性难驯”的她,骨子里都是被浣锦的山山水水浸**过的直率、粗犷,很难与大上海的城市生活接轨。还好,因为冯松雨工作的变故和身体的原因,苏青又回到了养育她那不羁性格的浣锦老家,不必迫于压力再学了。

中学生活,是苏青一生中最难忘的美丽时光,她在这里快乐、收获、腾飞。

宁波二中,就是苏青当年就读的中学学校。这所学校现位于宁波市月湖南端的竹洲岛上,有文形容此岛:“竹叶婆娑,水波潋滟,幽静宜人,书叶留声。”更有详细记载:“北宋庆历年间被称为‘庆历五先生’之一的历史名人楼郁在竹洲开办书院,名‘城南书院’;南宋淳熙年间历史名人被誉为‘淳熙四先生’之一的沈焕设讲舍,与其弟沈炳及金华的吕祖俭汇于竹洲讲学,名‘竹洲三先生书院’。清光绪五年(1879年),知府宗源瀚办‘辨志精舍’,建有讲堂厅、学子宿舍等院舍四进,设汉学、宋学、史学、舆地、算学、词章六科,创甬上开设舆地、算学等新学科先导,故宋时起,竹洲便已是兴学求知,文人荟萃之所,被誉为浙东学术中心。1912年,由宁属六县人士集议,择校址于竹洲岛,创立了‘宁属县立女子师范学堂’,从此揭开了宁波二中辉煌办学的第一页。”

苏青就读于宁波二中的时候,这里建校不过十多年,还属于一所欣欣向荣发展中的学校。但是,这里的教学质量和管理理念却是相当规范很具水准的。单从苏青一篇描写姑母的文章中,就可以窥探到学校管理的情形。

她说:“我的五姑母有着矮胖的身材……我与她接触最多的时候是在鄞府女学堂改称鄞县县立女子师范,再由鄞县县立女子师范改称鄞县县立中学以后。那时刚值男女同学实行伊始,因此五姑母也就虎视眈眈的严格执行她的职务,唯恐这般女孩子们一不小心会受人**,闹出什么乱子来。我进中学时才十二岁,跳来跳去瘦皮猴似的本来还用不着防范到这类情事,可是我的五姑母却要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谆谆告诫起来了:‘裙子放得低一些哪,你不瞧见连膝盖都露出来了吗?’‘头发此后不许烫,蓬蓬松松像个鬼!’‘下了课快些回到女生自修室里来温习功课,别尽在操场上瞧男生踢皮球哪!唉,看你瞧着不够还要张开嘴巴笑呢,我扣你的操行分数。笑!你再不听话,我要写信告诉你爸爸了。’”

原来,苏青的五姑母是学校聘请的“女训育员”,实际上是做舍监的工作。她对苏青的寄宿生活管理严之又严,生怕小小年纪就牵扯上“男女”关系。

不过,还真有一桩男女交往让五姑母给逮着了。苏青是这样说的:“我生平怕这门数学,而坐在我后排的一位男同学却绰号‘小爱迪生’,最擅长数学。他姓周,我在没法时常喊声‘密斯脱周’,回过头去请教他,后来不知哪个嚼舌头的告诉人家说是我们之间有些那个,于是一传二,二传三,全级男生都喊起我‘爱迪生太太’来了,那时我已有十五岁光景,听了之后心中未免发生异样感想,上数学课时便再也不敢回头问他了。”

少年是青涩的,少女是羞涩的。青梅竹马的相处,难免心生好感,而大环境下校规的禁锢,封建社会礼仪的束缚,是不允许学生们早恋的。看来,五姑母的担忧不是多余的,她才会对苏青如此关注和要求了,当然针对其他学生,她大概也是这样严格的吧。

苏青因为对数学的偏科,很想找一位成绩优异的同学帮助辅导,而理科学习中,一般较为出色的大多是男生,于是就有了这一出故事。

学生宿舍管理,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指标,不可小视。宿舍管理好的学校,必是学风严谨。苏青在这样的学校环境中,是适应的,也是快乐的。

说起她的快乐,与她在学校的出色表现是分不开的。受到重视和爱护的人,始终都对世界充满着一颗明亮剔透的心,这个时期的苏青,将才情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
她不但成绩优异,还擅长写作,在校刊发表文艺作品,同学们称呼她为“天才的文艺女神”。苏青的文学天赋,这个时候就已经显露无遗,如果不是命运的几经波折让她不得不提笔“卖文”解决生活困难,那么,中国现代史上,便少了这么一位独具特色的女作家,实乃憾事。

展开全部内容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