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由的家庭中,往往能培养更自律的孩子

孩子很小的时候,由她的奶奶帮忙照顾过一段时间,这段时间孩子的很多行为都是奶奶不能理解的。比如,我家孩子在学话阶段,特别喜欢直接叫我们的名字,而不是叫“爸爸妈妈”。她的想法非常简单,你们彼此叫的是名字,为什么我要叫爸爸妈妈呢?所以,她在模仿大人的口吻来称呼别人。

对于孩子的这一行为,我并没有制止,反而觉得很有意思。但是奶奶却很不喜欢,对孩子大声呵斥:“怎么能叫爸爸妈妈名字?太没有礼貌了!”刚刚两三岁的孩子,听到这样的批评声,委屈的同时更加叛逆。于是她喊得更大声,听起来就像是对奶奶的挑衅。

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我和她爸爸都主张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环境,她想做什么,只要对自己和别人没有危害,我们都尽量满足她的要求。她1岁多的时候,亲戚给她买了好多绘本。从那时候起,她就表现出极大的读书兴趣。

不知不觉,孩子养成了每天都要看书的习惯,成了一个小书迷。她的这个习惯让周围的家长非常羡慕,纷纷向我讨教经验,“为什么我家的孩子不喜欢看书,反而喜欢撕书”“为什么她看见书就跑,看电视倒是认真投入”……

大家的问题其实大同小异,而我反问他们:“给孩子看的什么书呢?”得到的答案听起来都非常高大上,“当然是《唐诗三百首》啊”“《千字文》《百家姓》”……我不由得笑了:“我们家孩子并没有规定书单,她都是自己选的书籍,然后让我去买。我没有给她买过这些经典书籍。”

“那你家孩子也太自由了吧,想看什么看什么,那有什么用呢,都是没用的书。”他们听了我的答案,未免有些失望。

在我们家,我给孩子所营造的成长环境,是相对宽松和自由的。就拿读书这件事来说,3岁的她,已经认识了很多字。一本普通的故事书,她都可以顺着念下来,而她并没有学会拼音。我鼓励她看书,却不规定她看书的范围。故事书也可,智力测试书也行,只要她有兴趣,我都会让她试一试。因为我深深地知道,在自由的家庭中,往往才能培养出更自律的孩子。她在自由中体会到了决策的乐趣,也感受到了读书会不断增长知识储备量。

在这里,我并非想说自己的女儿是优秀的,或者培养方法是对的。但我还是想说,对于孩子,一定不要给他们过于压抑的环境。让他们体会过自由,才能找到自律的途径。在他们的眼里,世界这么大,需要探索的太多太多。从哪一步入手?从哪一刻开始?都需要自己付出极大的精力去摸索,才能找到自己的爱好,接着才能谈习惯、谈自律、谈成长。

为什么在幼儿园和小学乃至高中,需要按照严格的时间表来生活学习呢?这个答案并不难想到:人数众多的班集体中,老师精力有限,需要维持好秩序才能进行管理。这样做,既能保证孩子们的安全,又可以教授孩子必要的知识技能。

当孩子们在外面已经被拘束了一天的时候,回到家更需要一个放松的环境,这是我们家长需要给孩子的。但是很少有人会这样想,因为大家会害怕!怕孩子从学校到家,环境差异过大,会让孩子产生惰性,疏于管教和安排会让他们陷入懒惰甚至叛逆的泥潭。所以,大多数家长都在教育中刻意地回避了自由。孩子在学校面对老师,回到家面对的是升级版的“老师”。他们同样会给孩子一个有形或者无形的时间表,从回到家的那一刻,一直安排到临睡前。

可是,不知道父母们有没有想过,这样的生活环境,孩子会不会心生厌烦?那份时间表,孩子不想再面对,孩子们想要更为自由的空间。

回到大家担心的那个话题:自由的家庭环境中,是会让孩子疏于自我管理,还是会让他们变得更加自律呢?

肖复兴是一名文学家,他写过一篇文章叫《那片绿绿的爬山虎》,入选中小学教材,大家都非常熟悉。他有一个儿子,名字叫肖铁。子承父业,如今也是著名的文学家。肖铁小时候,是名副其实的学霸。在老师和同学眼里,他考出来的分数,都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。然而,肖复兴在一篇文章里说过,儿子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,都是用他的刻苦与努力换来的。父母出门访友,问他是否要同行,他拒绝了。他自己待在家里一下午,写了许多英文小纸条,贴在家里提醒自己要记住的单词。从小到大,他都学会安排自己的生活。偶尔父亲要求他早点睡,不要熬夜看直播,他反驳道:“我什么时候因为看球耽误学习了?”父亲也就无话可说地退出他的房间。因为他知道,孩子有他自己的生活。

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适应的第一个环境,我想告诉大家,别过多的插手孩子的生活,孩子们有自己的想法,也会做出自己的安排。

3岁的时候,孩子想拼造型奇特的汽车,父母只需要鼓励就好;

13岁的时候,孩子想要重新学一门乐器,别怪他浪费时间影响学习,他会做出合理的安排;

23岁的时候,孩子要工作还是要读研,长期自律的生活已经能让他做出正确选择……

哪有父母不想孩子快乐成功?给孩子营造轻松自由的家庭氛围,培养自信、培养自律,这就足够了。如果孩子暂时少了那么一点点自律感,也不用着急,打压无用,陪伴才能长久!

展开全部内容
友情链接